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河-海過渡區生態系統時空演變及水質基準標準制定”年度交流會召開
日前,海洋中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組織召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河-海過渡區生態系統時空演變及水質基準標準制定”年度交流會。中國海洋大學李正炎教授、北京師范大學霍守亮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于仁成研究員和吳在興副研究員、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王保棟研究員以及廈門大學陳能汪教授作為專家出席會議。海洋中心化學室主任姚子偉研究員、課題負責人王瑩研究員以及課題技術骨干參會。
會議由專家組組長李正炎主持。會上,王瑩圍繞課題目標、研究計劃及完成情況、主要研究進展、階段性成果及下一步工作進行了介紹。各子課題負責人分別針對河-海過渡區生態系統時空分布特征、演變規律及驅動機制,人體健康海水水質基準制定技術和河口營養物水質基準制定等關鍵技術內容進行了匯報。
專家組對該課題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認為該課題在區域性河口營養物水質基準推導方法方面體現了一定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對于構建陸海一體化的基準標準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并建議進一步明確河-海過渡區范圍以及時空分布特征等研究對營養物基準制定的支撐作用。姚子偉在總結發言中表示,誠摯感謝各位專家給予該課題的指導性意見和建議,并期望以此為契機,加強海洋環境基準標準領域工作的交流和合作。
下一步,課題組將根據專家提出的意見建議進一步修改完善,并堅持河口生態環境問題導向,針對長江、黃河河-海過渡區各自的生態環境特點,確定適用于不同水體功能及保護目標的陸海統籌水質基準標準框架體系,以服務于陸海一體化的水質管理目標。
本課題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長江黃河河-海過渡區水環境提升機制及陸海統籌管控關鍵技術”(項目號:2023YFC3208400,項目負責人:王菊英研究員)的課題一。課題旨在以河口生態環境問題為切入點,從不同生態響應層級揭示長江、黃河河-海過渡區生態系統演變規律并識別關鍵驅動機制,建立銜接淡-海水保護水生態和人體健康的水質基準標準制定關鍵技術,相關成果可支撐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和美麗海灣建設。目前,該課題正有序推進,已取得部分成果。